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师资现状研究综述

2017.01.26点击: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家长对教育的高度关注,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异军突起。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关于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要的研究概况,重点综述国内对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师资研究现状, 成因及改善措施。并对当前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师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 课外辅导 机构 师资
 
一、国内外关于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研究概况
(一)关于课外辅导的概念界定
目前关于课外辅导概念的界定有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1],课外辅导是指拥有一定知识量的个体或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在学生在校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之外,针对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个别指导或集体指导的有偿教育服务。
第二种观点认为[2],课外辅导机构,顾名思义,即在接受正常的学校课程教育以后,由学生自主决定在学校之外具有一定办学条件的场所进行学习的机构。它是一种典型的以市场为导向,以营利为目标,灵活自主的商业培训机构。
第三种观点认为[3],课外补习(Private Supplementary Tutoring)指的是学生在主流学校之外参加的培优补差活动,因其补习内容基本上内似于学校课程,故而也被称之为“影子教育”。
结合以上三种观点,笔者认为,课外辅导机构是基于营利为目的并满足家长对孩子课外学习需求的商业机构。
(二)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兴起的原因
关于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兴起的原因,学者们分析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周卿、王璇认为[4],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有两大点:一是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具有普通中小学无法比拟的内在优势。二是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存在和发展的外在推动力。因此可以概括为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
曹翠翠、张楠认为[5],导致课外辅导盛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主要从社会环境、家长、教师与学生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杨洁认为[6],当下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火热的原因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涂欣认为[7],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产生及发展的可能性有三点:一是教育产业发展改变了教育投资主体单一格局统一包揽。二是现代教育功利化色彩的凸显。三是知识社会人力资本理论的深入以及由此带来的教育消费的扩大。
由此可见,课外辅导机构兴起的原因,既有社会外部因素也有教育内部因素。既有社会客观原因,又有家长主观原因。在多重原因的共同合力下,课外辅导机构得以生存和发展。
(三)课外辅导机构所产生的影响
 鉴于国内已有研究,课外辅导机构所产生的影响可分为正负两大方面:
 在正面影响中,一种观点认为[8],随着市场化的迅速发展,教育的市场化倾向突出,课外辅导大量存在且逐步成熟,它们的经营模式、教学模式、多样化功能均弱化了由于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对不同层次学生区别对待、不同家境下的差异化所引起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其统一化的市场经营模式促进了教育公平。另一种观点认为[9],在一些教育机构中,不乏一些国际上有着丰富教育投资的经验的教育机构,或者在营利性教育操作的发展上取得一定成效的投资者,因此他们为我国开放的教育事业增添了活力注入了生机。
   在负面影响中,一种观点[0][i]强调课外辅导增加学生的压力,影响学校教学、淡化亲子关系,加大社会不平等。另一种观点[11]则重点强调课外辅导对在校教师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课外辅导机构诱惑力大,学校教育教学人力资源严重流失。
   可见,我们不容忽视课外辅导机构给社会及教育带来的各种影响。
二、国内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师资研究现状
(一)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师资现状的认识
   对于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师资的认识,也同样有两种不同的方面:
   第一种持肯观点:
   有人认为[12],课外辅导机构尤其是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如今遍布于全国各个地方,尤其是一些全国连锁的课外辅导机构,它们具备全国统一的师资招聘、培训系统,完全可以做到不同发展程度的师资共享有同等条件的教育资源,虽然不能说不同区域间的师资素质完全一致,但是全国统一的招聘系统,在一定的企业文化熏陶下,定期的总部培训,各地统一的教学流程都使得学生们在辅导机构中享有相对一致的师资力量。这种在总部带领下的集中管理,统一培训的经营制度,使得课外辅导跨越了城乡界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不同区月及校际间师资力量分配不均匀的现象。
   有人认为[13],教师队伍通常由退休的有丰富教育实践经验的老教师或接受过专业培训,有教师资格证书的名师,甚至还包括外籍教师组成。
   还有人认为[14],中小学校外培训学校的老师一般都是培训学校自己招聘。他们的教师队伍一般由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并已经退休的老师、部分正从事教学的一线教师,学历较高的一些在校研究生、博士生组成,一些实力较好的培训机构甚至还会聘用一些外籍教师,这些教师学历比较高,教学经验丰富,能够迅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二种持否定观点:
  《济南日报》记者甄真调查发现[15],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名校”“名师”身份不明,尽管在各种宣传材料上商家都将“在线一线教师授课”“省市重点中学名师授课”等内容放在显著位置,但真正遇到问题都闪烁其词。并且教育部早就专门出台过文件,严禁公办教师到民办培训机构任教,聘请专职教师的培训机构属于违规办学。
    《中国教育报》曾发表文章指出[16],目前在民办教育培训行业,夸大师资资质进行虚假宣传招生,几乎已成为行业的潜规则。明明没有师范中小学名师坐镇,却对外宣传拥有多位名校名师,甚至夸大为高级教师,命题组长。明明只有中国教师,却谎称拥有多名专业外教。
  邱裕明[17]在《课外辅导机构三大“潜规则”》中指出所谓名师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赵夏娟[18]在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中提到虚假宣传,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激烈,为抢夺生源,不少校外培训机构,通过滥发小广告,垃圾短信等形式招生,在广告中所称的“名校”校长办学、“名师”“专家”任教,其实根本不存在。
 《中国经营报》曾指出[19],目前课外辅导机构是绝对的销售导向,任何一个机构,前端销售人员不会比老师人数少,相反在师资上投入的相对有限。
   还有人认为[20],当前辅导机构的教师几乎都属于兼职性质,辅导机构按课时量的多少给予其报酬,而不与其签劳动合同,不为其购买社会保险,所以辅导教师的流动性很高。很多教师疲于跑场,忙于赚钱,很少把心思用在备课和学生沟通上,因此辅导质量难以保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师资现状持否定态度的声音占绝大多数。
(二)课外辅导机构师资现状的成因
   何俊宝在潮汕地区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师资现状成因中总结为[21]:课外辅导热和高校扩招造成大量高学历人才涌向课外辅导市场。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经营者盲目选择人才造成学历文凭高,专业人才少。没有系统的培训造成教师教学水平不足,学生满意程度低。落后的人才管理体制造成教师职业归属感不佳。
   此外有人认为[22],也是大多数人所认同的一个观点是,造成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课外辅导机构的趋利性,其根源是经济利益的驱动。
  笔者认为课外辅导机构教师流动性大,很多教师不能长期稳定在课外辅导市场,也是造成师资混乱的原因。
(三)课外辅导机构师资改善措施
  有人认为[23]应该制定相应法律规范课外辅导,提高课后组织和个人的自律意识。有人提出[24]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内部管理措施,明确分工,优化配置组织的工作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人民日报》曾提出[25]从教育培训的长远发展着眼,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监管,另一方面还需要行业自律,而端正办学动机则是自律的前提。如果单从教育培训“钱景”考虑,把它当成摇钱树,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教育培训很容易走到歧路上去。
  张永琪在《中国政协报》曾提到[26]教育培训行业要尽量避免恶性竞争和内部消耗。 俞敏洪[27]在《中国民办培训教育行业的价值回归》中提到一个教育培训领域的生死存亡与它的社会价值紧密相连。学习做的是品牌不是财富。胡朝洋[28]在教育培训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对策略提出以下几点:一是建立薪资福利方案和绩效考核策略;二是建立企业特有的招聘和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合理用人,合理留人;四是改善教育培训机构的企业精神不明确的问题,并加强企业文化重视;五是建立人才约束机制。倪立保,李军[29]在民办非学历办学机构管理中提出加强民办非学历办学机构的法人队伍的培训与管理。程福蒙[30]认为完善民办教师同等法律地位也是一个重要途径。姜博[31]认为提供保质保量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建立一套清晰的管理体制,树立良好的用人理念 樊蓓蓓[32]认为要在专业知识,专业态度和商业手段上加强培训机构教师的胜任能力。龙欢[33]认为要建立课外辅导机构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有人认为[34]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师资建设:健全社会保障;民办学校自身加强管理;提升教师个人素养。还有认为[35]改善师资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岗前培训。这也是廖又琳[36]在课外辅导浅见中加强领导,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课外辅导团队的一个重要环节。
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政府首先在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应该正确引导辅导机构的走向,为辅导机构办学创立优质的市场环境,与此同时,辅导机构本身要加强行业内部的监管,建立健全各项师资保障制度、培训制度,为教师创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
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目前,国内对于课外补习的研究日趋渐多,研究也具有一定成果和影响力。但是大多数的文献研究还是处于思辨层面,大多数多属于泛泛而谈,很少是专门针对课外辅导进行实证研究,特别是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的师资方面的专项研究几乎属于空白,目前所检索到关于师资方面的问题都是零散的分布各个文献中,只是一笔带过,很少有专门针对师资问题进行的研究,目前所能检索到关于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师资的个案研究只有2篇。所以今后准备专门对某个地区的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的师资现状进行世纪调查和更深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睿.如何提高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的效益[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12):69-70.
[2]史娜.课外辅导中的伦理失范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2011(08):204.
[3]周卿、王璇.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现状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08):250-251.
[4]曹翠翠、张楠.社会工作介入中小学生课外辅导探析[J].才智,2011(03):321-322.
[5]杨洁.当下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浅析[J].华章,2013(08):263.
[6]涂欣.透视校外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1):44-45.
[7]吴晓伟.课外辅导机构对教育公平的促进作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3(05):7-8.
[8]澎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01):(61-65).
[9]曹翠翠、张楠.社会工作介入中小学生课外辅导探析[J].才智,2011(03):321-322.
[10]甄真.消协抨击教育机构三大“乱现象”.济南日报[N].2011年3月15日.第020版.
[11]李凌.“名师”陷阱—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师资状况透视[N].中国教育报.2012年7月21日.第003版.
[12]邱裕明.课外辅导机构的三大“潜规则” [J].中国质量万里行,2011(10):54.
[13]赵夏娟.校外教育培训机构需规范[J].宁波经济,2013(07):46.
[14]王雨佳.“一对一”课外辅导模式揭秘[N].中国经营报.2012年5月28日.第E05版.
[15]汤尚.基础教育课外辅导市场的政府规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6]何俊宝.潮汕地区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师资现状及改善措施[D].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7]史娜.课外辅导中的伦理失范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2011(08):204.
[18]史娜.课外辅导中的伦理失范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2011(08):204.
[19]周卿、王璇.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现状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08):250-251.
[20]赵婀娜、袁新文.被推入资本市场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其未来——是下一个新东方还是下一个日本NOVA[N].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0日.第017版。
[21]张永琪.教育培训机构上市后的喜与优[N].人民政协报.2010年12月15日.第C02版.
[22]俞敏洪.中国民办培训行业的价值回归[C].北京:首届民办教育高峰论坛,2011.
[23]胡朝洋.关于教育培训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小议[J].管理观察,2013(06):90-91.
[24]倪立保,李军.民办非学历办学机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乌鲁木齐市党委党校学报,2013(01):33-36.
[25]程福蒙.民办学校教师同等法律地位问题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6(06B):21-24.
[26]姜博.从“管理离职员工”到“员工离职管理” [J].人力资源,2007(11):26-29.
[27]樊蓓蓓.论培训机构教师的胜任特征[J].教师,2009(10):112.
[28]龙欢.影响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绩效的因素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06):35-39.
[29]向兰花,黄庆坤.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成果集,湖北:2010.
[30]操慧.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数学师资调查及改善设想[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1]廖又琳.课外辅导管理浅见[J].教师,2008(0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