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原点”展开价值观教育

2017.02.14点击:
【摘要】 又到新春开学时,南京中小学生“开年第一课”启动仪式昨天在力学小学举行。笔者旁听了这堂课,由衷为师生们的爱乡、爱国热情点赞,为这堂课的新颖策划和创意点赞。核心价值观不是抽象的“大道理”,而是与每一个人安身立命息息相关的“小道理”,是指引、规范、约束、激励人们行为方式的隽永箴言。
□南平


又到新春开学时,南京中小学生“开年第一课”启动仪式昨天在力学小学举行。该校李琳老师引领同学们凝望学校和家乡,放眼祖国与世界,深情演绎了“感恩知恩报恩,爱国立志报国”的活动主题。笔者旁听了这堂课,由衷为师生们的爱乡、爱国热情点赞,为这堂课的新颖策划和创意点赞。


力学小学创办于1947年,到今年正好70周年。孩子们的“开年第一课”,就是从这所学校的校史开始:抗战胜利后,南京城满目疮痍,众多青少年流落街头。邵力子夫妇深感忧虑,决心倾囊办一所小学,让孩子们有学上、有书读。钱不够,夫人傅学文毅然决定把结婚纪念首饰变卖充作经费。1947年春,力学小学建成,傅学文担任校长并寄语力学学子“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一代新人”。师生讲到此处,现场听众不约而同地报以掌声。以校史为源头,师生们的南京记忆、中国记忆逐次展开,活动主题的显现水到渠成。这种呈现和进入主题的方式是“开年第一课”的突出亮点。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这是唐朝诗人李忱描写瀑布的名句,拿它来类比人的成长历程、家国情怀同样恰切。故乡家园、启蒙学校是人们梦想开始的地方,构成了他们人生径流的“出处”、价值取向的“原点”。从原点出发,从梦想开始的地方出发,人们最容易升华“爱校”、“爱乡”的情怀,并将其自然导入“爱国”的价值观范畴,进而激发出“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的人生选择。这里说的“大海”,就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


正因此,2017“开年第一课”,让人回味也让人思考。核心价值观不是抽象的“大道理”,而是与每一个人安身立命息息相关的“小道理”,是指引、规范、约束、激励人们行为方式的隽永箴言。当我们回望1937年的南京惨剧、欢呼2014年的青奥盛会,“爱国”绝不只是一个没有温度的动宾词组;当我们困惑“老人倒了扶不扶”、点赞“英雄救人不留名”,“友善”也绝不只是一个缺乏态度的形容词。问题只在于,我们该用什么样方式解说,才能使它们如涓涓细流,自然浸润人们的内心?尤其是对孩子,就更需要找寻适宜的路径,变“大道理”为“小道理”,从小打牢价值观念的根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昨天,和力学小学一样,全市中小学以不同方式举行了“开年第一课”。这当然只是一个开始,对于青少年教育来说,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功在平时、效在长远。我们当然需要标语、口号,但绝不能止于纸面、理念的宣达,不能止于简单、粗糙的传输,而应当面向和适应传播对象,回到常情、常理,从原点出发、从细节着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的努力持续下去,若干年后定能彰显意义、凸现成果。正如“开年第一课”上的歌中所唱:“播一粒种子,让心愿发芽开花;用缤纷的果实,把阳光报答。童年的梦,是在快乐中长大,伴着光阴的期待,生长吧,生长吧。”

来源: 南报网